清朝一少妇身亡,管家未插门栓成破案关键,嫂子用美人计引出真凶

2025-02-04 2552


01

清朝乾隆年间,正值盛夏酷暑,福州府长乐县城外的蜿蜒山道上,一顶小轿缓缓前行。轿中坐着一个美艳女子,正是要前往半山腰的宝龙寺上香敬佛。

轿夫将女子送至寺前,从侧门而入,女子这才下轿,走至神龛前,随后便有两小僧侍立左右,双手递香,供女子燃香拜佛,祈求佛祖庇佑。




敬香完毕,女子便前往求签,只见一位身披袈裟的僧人,站在签筒旁,面带微笑。这僧人约莫四十岁,肤色黑红,虽然身着红袍袈裟,眼神却游移不定,不时在女子胸前扫视,完全不见宝相庄严。

待那女子摇出签后,和尚略略一看,便告知是一支上上签,诸事遂顺。女子闻言嫣然一笑,向和尚行了一礼,就准备离开大殿时。

谁知这和尚劝道:山门外烈日炎炎,施主不妨用过午膳再走。女子回头一笑,对和尚说家中事务繁忙,需立即赶回,但日后定会常来请教大师。正所谓回眸一笑百媚生,那和尚几乎被女子的美貌迷得呆住,眼睁睁看着对方离开了。

不过数日后,女子果然再次来到宝龙寺祈福,这次她打扮得更加艳丽,雪白的手臂在阳光下闪耀,身着一件薄如蝉翼的透明衣裳。礼佛完毕后,女子再次抽签,摇出来的依然是上上签。这次女子与和尚多聊了几句,和尚再次邀请女子留在寺内用午膳,不过女子依旧以家事为由婉拒。

十天后,女子第三次来到庙里礼佛,天气依然酷热,祈福和摇签结束后,和尚再次邀请女子留下用膳。




而这次女子竟然欣然答应,吩咐轿夫们自行解决午餐后,便随和尚一起进入大殿后的一间宽敞小屋,很快就有小沙弥端上四盘素菜和一碗清汤,留他们两人在厢房内用餐。

女子与和尚在桌边用餐聊天,女子言语中透露,自己丈夫因杀人被判死刑,她连日来寺庙正是为丈夫祈福,但心中却早已明白丈夫性命难保,不禁感慨自己命苦。

和尚陪着女子叹息,并夸赞她美貌,不愁找不到丈夫。女子却说天下男子虽多,却不知何时能找到依托之人。而这和尚的态度渐渐变得放肆,闻言立即承诺,若女子愿意与他相好,定保她终身衣食无忧。女子面露难色,却没有严词拒绝。

饭后,和尚热络地邀请女子到内室稍作休息,进入房中后,他却借故拖延,迟迟不肯离去。后来他干脆直伸手去抚摸女子的肩膀,口中调笑不止。

女子神色大变,赶紧奋力将其推开,开口呼救。那和尚勃然色变,竟然从腰间拔出一把短刀,厉声道:“小娘子,你若不从我,恐怕难免杀身之祸。”

谁知女子虽然惊慌,却并不惧怕,反而劝道:“大师,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我知道你不是凶恶之人,不如放我离去,我一定奉上大笔香火。”




和尚阴恻恻一笑,道:“你别不信,曾有个反抗我的小娘子,如今头已经被我砍了下来,你若不想死,最好乖乖听话!”

那女子讶然道:“大师真是这样果断的大丈夫,若真如此有魄力,小女子终身侍奉大师又有何妨!”

女子说话间媚态横生,和尚色迷心窍,竟然毫不起疑,说被他杀害女子的人头,就藏在三宝殿后,如果不信,可以带她去看。

那女子也不害怕,真就提出要眼见为实。和尚便将他带到三宝殿后的一棵大槐树前,取了一把铲子,挖了一会,便看到树根处的一个树洞。

和尚蹲下身,伸手就从洞中掏出一个布包,顿时一阵恶臭传来,打开后露出一个腐烂的人头,不过长发犹在,还插着一支簪子,显然属于一名女子。女子猛地惊呼一声,捂住了嘴巴,赶紧让和尚将头骨重新埋好。

收拾好后,和尚转身就色急地要抱女子,女子却嫌弃说道:“冤家,你急什么,至少先去洗洗你那手吧。”说完便往屋内走去。和尚心中大喜,一边说:“是要洗洗,是要洗洗”,一边紧随其后。

谁知刚看到女子踏入房门,和尚正抬腿上前,突然感觉脑后一痛,有人给了他重重一击。他一时之间晕头转向,只看到女子带来的两名轿夫冲上来,从两边将他牢牢抓住,反扣起来。




前面的女子转过身,咬牙切齿地给了和尚两个耳光,红着眼睛骂道:“你这畜 生,险些害我丈夫冤死!”。

02

原来,女子名为段娘,竟是特意前来色诱这和尚,而这一出“美人计”,正是来自督办福建学政的朱珪正朱大人指点。两名轿夫实为衙役所扮,在听到段娘惊呼的信号后,就立刻赶来将和尚拿下,也就此揭开了一桩悬案的真相。

原来在这长乐县城内有一户张家富户,父母去世后留下一对张姓兄弟,哥哥张明达,弟弟张明顺。由于家里留下的产业不少,二兄弟商量后便分家单过,但还是一起住在老宅里。而这位段娘,便是哥哥张明达的结发妻子。

不过分家之后,张明达不善经营,坐吃山空,日子过得越来越穷,但好在段娘勤劳节俭,女儿巧妹孝顺,一家人过得还算幸福。

而弟弟张明顺经营有方,日子过得蒸蒸日上,也接济兄长。可惜张明顺早早患病亡故,只丢下妻子杨玉娇和小妾玉兰守着偌大一个院子,家中除了留下一个老仆,竟连子嗣都没有。

那杨玉娇端庄静雅,姿色秀美,玉兰又正值十八芳龄,也是貌美如花。张明顺去世后,二人相互依靠,都立志要为亡夫守节,还时常请城外宝龙寺的高僧虚云和尚来为张明顺诵经祈福,倒也能和谐相处。




过了一段时间,杨玉娇亲兄长杨兴武来到张家劝妹妹改嫁,还说已经和张明达商量过了,对方也觉得让杨玉娇改嫁才能避免孤独之苦。

杨兴武自然是真心为了妹妹好,不忍心看妹妹守寡几十年,但杨玉娇的一句话却让他改变了主意。

杨玉娇泪如雨下,问兄长道:能否既不改嫁,又免于孤独,这样才好守住这份家业? 杨兴武一听,顿时明白了妹妹的意思:原来是舍不得张明顺这庞大的家产。

确实,古代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如果张明顺没有张明达这个哥哥也就罢了,但有张明达在,杨玉娇改嫁后,自然与张明顺的家产毫无关系——那时候可没什么夫妻共同财产之说。而张明达之所以爽快同意杨玉娇改嫁,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杨兴武盛赞妹妹聪明贤淑,于是在商议后,便想把自己的小儿子杨万春过继给杨玉娇,也可以改姓张,如此一来可谓皆大欢喜。

但这事他们俩商量好还不妥当,必须让张明达没有意见,否则以后不得安宁。于是杨兴武立刻动身去找张明达。

他本以为张明达好说话,看不出来他们的谋划,谁知刚提及收养之事,张明达立刻变了脸色,指着杨兴武怒道:“明顺的家业是我张家,你杨家有什么资格继承?本朝有规定,禁止收养异姓男子为继子,违者当严判。你安敢欺我张家无人?要继承也该我来继承!”




杨兴武被戳穿了心思,也有些恼火,直言讽刺张明达,说他只有巧妹一个女儿,早晚要嫁出去的,家产还是别人的,还不如杨万春改姓张,继承张明顺家业,还能保张家香火不败。

张明达怒不可遏,他说张家的香火怎么也与杨家无关,他们杨家兄妹包藏祸心,图谋张家家业,只要他张明达还活着,就绝不会让他们兄妹得逞,大不了告上官府。就这样,杨兴武与张明达一顿争执,最后不欢而散,过继之事也就此搁置。

03

杨兴武将张明达的意思转告了杨玉娇,这位弟媳也无可奈何,整天闷闷不乐。就在次月的一个清晨,张家老仆如常起床,开始清扫庭院。而玉兰在梳洗妥当后,坐在房内摆弄小首饰,突然听得门外有人呼了一声“张娘子”。

玉兰从窗口望去,只见常来念经的虚云和尚正站在院中,经幡已放置在他面前,这便是要准备有一次为张明顺祈福了,不过今天杨玉娇却没有像往常一样,亲自站在院中等候。

见状,玉兰以为大娘子贪睡误了时间,便请虚云和尚稍候片刻,她去唤醒杨玉娇。结果玉兰刚踏入主卧室,就惊慌失措地跑出,大喊道:“不好啦,夫人遇害了!”




隔壁的张明达夫妇闻声赶来,只见杨玉娇的尸体横卧床上,血肉模糊,头颅却不见踪影。他立即命老仆人通知杨兴武。

又见虚云和尚仍在院中,便让他赶紧离开。此时张家院外早已围着不少听到声音的村民,议论纷纷,张明达又上前驱散了围观者。

没多大一会,杨兴武便与儿子杨万春赶至,直奔杨玉娇的卧室,发现妹妹尸体衣衫完好,室内物品无损,看起来既非奸杀亦非盗窃。他怀疑地瞪着张明达,赶紧让儿子向县衙报案。

长乐县县令陆完接到报案后十分重视,毕竟张家乃当地的大户,他迅速命人赶到现场勘查,却找不到任何线索。

而这时,杨兴武一纸告状,将张明达告到了县衙——他认为是张明达为了谋夺弟弟张明顺财产,谋杀了杨玉娇!

陆县令查阅了杨兴武的状纸,又让人到街坊走访,判断张明达确实有重大嫌疑,于是将其拘捕入狱。但由于张明达交代不出杨玉娇的头颅下落,也没有什么证据表明张明达行凶,拖了一段时间后,陆县令只能将案件上报。

接手此案的是知府贺崇年,他提审杨兴武,询问除张明达外,其他在场人员是否还有嫌疑。杨兴武分析道,老仆年迈老实,在张府多年,忠心耿耿,不可能行窃;而姨娘玉兰即便贪财也无力砍下头颅;那虚云和尚甚至并未进屋,亦无作案可能,唯一有嫌疑的便是张明达。




而且两家房屋相通,极有可能是张明达夜间潜入杨玉娇房中,杀害并割下头颅,随后逃离。杨兴武还专门强调:此前,他曾建议杨玉娇收养杨万春为继子,但张明达当时强烈反对。不久之后便发生了命案,显然是他行凶。对于杨兴武的陈述,贺崇年颇为认可。

随后,贺知府提审张明达,但后者却坚决否认杀害弟媳,更未曾砍下头颅藏匿。当时审案其实除了证据,更重要的手段就是拷打,贺知府便让衙役使用夹棍,夹住张明达的脚踝,但张明达心知认罪便是死刑,于是多日的酷刑下来,依旧不改口供。

贺知府这下也没办法了,于是又将案件打回长乐县,要求县衙尽快找到头颅。陆县令接到命令后,头疼不已,但他也没有更多办法,只能继续对张明达用刑。

在长乐县,张明达多次被打至昏厥,最后甚至小腿骨折,奄奄一息。为求活命,他只能低头认罪,却怎么也说不出头颅的下落。陆县令只能一次又一次用刑,只要求不要将张明达打死。

却说这边张明达入狱后,段娘和女儿巧妹不得不外出卖刺绣,以筹集些许银两贿赂狱卒,换些好饭菜,让张明达能稍稍好过一些。




这日下午,巧妹前往牢房探望父亲,又见到张明达衣满身伤痕,不禁与父亲抱头痛哭。张明达感叹道,如今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陆县令说只要能交出头颅便从轻发落,但他心里清楚自己根本未曾杀人,去哪找杨玉娇的头颅?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巧妹回到家中,一整天沉默寡言,心情沉重。终于在当夜告诉母亲,既然县令要一颗头颅来结案,那就给他一颗头颅吧,她要用自己的头颅来换父亲不再受苦。

段娘听后急得抱住女儿痛哭,说已经给她找到了一个好人家,会尽快让她出嫁,不要再跟着自己受苦。巧妹沉默不语,段娘不放心,一直陪着女儿直到她入睡才离开。

谁知第二天上午,段娘叫女儿吃饭时,却发现巧妹已经上吊身亡。她悲痛欲绝,将女儿的尸体抱下来哭了一场,呆坐到半夜,最后取来一柄斩骨刀,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最终还是在天蒙蒙亮时狠心割下了巧妹的头颅——女儿已经死了,她还要去救丈夫。

04

天亮之后,段娘救带着女儿的头颅前往县衙,告诉衙役自己找到了杨玉娇的头颅。陆县令惊喜不已,但见过之后就察觉到不对劲——杨玉娇被杀已经一个多月,早该腐朽生蛆,而段娘带来的头颅却血肉鲜红,显然是方死之人。




陆县令本来想呵斥段娘,但又思索片刻,进入后室和师爷一番商议,便将头颅收下,宣告破案。

三日后,陆县令将结案陈词和一颗已经破损不堪的头颅、凶器等物证,派人递交到知府衙门,而张明达作为凶手也被押往州里,等候最终判决。

就在这期间,前文提到的督办福建学政朱珪刚好巡查到福建,得知一桩杀人案涉及的凶手张明达乃是秀才出身,于是要来卷宗仔细查阅。

结果他一看证物,果断判断这颗头颅有异,虽然血迹干紫,泥土斑驳,似久埋地下,但其肌肤却依旧柔软,针刺还可见血迹,足以判断此人并非杨玉娇。

他当即叫来张明达,质问他这是何人,为何用来假冒杨玉娇。张明达也十分惊讶,仔细打量头颅,虽然面目难辨,他心中却隐隐作痛,解释说这头颅乃妻子所交,自己不知其来源。

随后,朱大人便提审段娘,说出了自己的判断,谁知段娘闻言失声痛哭,将女儿巧妹自缢,以头颅尽孝之事。

真相一出,现场所有人都震惊了,特别是张明达,得知女儿惨死,以头抢地,悲痛欲绝。朱大人即刻将此事内情上报,于是陆县令被革职入狱,改由朱大人亲自破案。




正式接手此案后,朱大人详细询问老仆人、玉兰及段娘几人案发前后的细节。只有老仆人说自己前夜巡夜至深夜方睡,似乎忘插门闩,早上也没看到虚云和尚入院。

朱大人一番推敲后,当晚便段娘请自后堂,为她定下了本文开头的“美人计”。

段娘虽然略感为难,但为了洗清丈夫冤屈,还是毅然应允。正是如此,才让宝龙寺“高僧”虚云原形毕露,被衙役当场拿下。

虚云伏法后,果然交代树洞中的头骨属于杨玉娇,并供出了杀人经过。原来,虚云是个表面虔诚、实则放荡的和尚,平日里装作吃斋念佛,私下却常去邻县寻欢作乐。

那日清晨,虚云如约前往杨玉娇家中诵经,见张家后门未锁,便径直走向杨玉娇的卧室。由于杨玉娇平日对这和尚言辞温婉,虚云便自恋地认为她不甘寂寞,对自己有意,于是趁机上前要欺凌杨玉娇。

杨玉娇见虚云闯入房中,欲行不轨,顿时高声呼救。但还没叫出几声,就被虚云拔刀杀害,头颅也被割下。

随后虚云用床上的睡衣包裹头颅,抱至院中藏入经担,本欲离开,却听到院中有人走动,于是这才高呼“张娘子”,以让别人认为自己刚刚进院。

至此,案情水落石出,花和尚虚云被斩首示众,张明达沉冤得雪,出狱与段娘团聚,而陆县令则被革职流放。




虽然最后张明达继承了弟弟的遗产,但女儿巧妹为救了救他自缢身亡,却让夫妻二人永远生活在悲痛之中,此后也再也没有子嗣。
评论列表 (0)
返回
发新帖
楼主前期主贴
  青海发现“妖墓”,拔地而起33米,考古家进入不久便慌忙撤出
  故宫之中藏有多少珍宝?溥仪曾想派人盘点,结果连夜起火一个不剩
  八路军高级将领重伤被围,连开三枪自戕未果,伪军:我们救你出去
  历史上的弘昼有多皮?跟雍正开玩笑,在家搞活人丧,既荒唐又可爱
  马未都:百亿古董本想一件都不留给儿子,可惜儿子有意见
  三国比诸葛亮还牛的人,令郭嘉沮丧,连司马懿都自愧不如
  他曾是民国枭雄,却因杀了一位老人而丧命,葬在郊区至今无人问津
  联合国曾为17人降旗哀悼,中国占了6位,个个值得尊敬和铭记
  皇帝背后为何有两把大扇子?用途不仅扇风竟还是武器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是怎样被冯玉祥赶出北京故宫的
  溥仪最恨的三个人,最后一个导致了他一生的悲剧,溥仪恨到晚年
  陈赓一脚踢开门,怒扇张云逸耳光,张:你嚣张至极,哪路鬼神啊
  为何说明朝是天子守国门,看明朝地图就发现,皇帝是不得不守国门
  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他曾因惩治2个贪官而被祖母投毒?
  她出身低微,嫁给雍正后与甄嬛情如姐妹,最后被乾隆封为皇贵妃
  清朝灭亡之后,留下百万“遗军”,这部分人到哪去了?
  1990年,四川村医发现“神秘金棺”,而棺材里的东西超出众人预料
  趁典韦熟睡,胡车儿偷其双铁戟,他为何不顺手一刀结束了典韦?
  2018年农民在挖排水沟时意外挖出4只金手镯,6个月后卖出220万
  二战军官的离奇死法: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