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半导体行业有明白人,奈何政府里多是糊涂人

2024-11-03 1657


最近,美国财政部发布了限制本国个人和公司对中国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投资的措施。这一新规发布后,美国企业对此怎么看呢?央视的官方视频号专门采访了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总裁约翰·诺伊弗。作为行业协会的领军人物,诺伊弗的表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声音。

诺伊弗特别提到,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迅猛,今年上半年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30%。这样的成就是在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企业实施诸多限制的情况下取得的,这让他深感震撼。诺伊弗认为,美国最新的投资限制措施缺乏必要性。他希望政府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推动行业创新上,而不是一味打压竞争对手。



美国半导体行业中的许多专家,如诺伊弗,实际上非常清楚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律。他们认识到科技进步源于全球协作,而非孤立对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政策的制定者往往是一些政客,对行业实际情况缺乏深入理解。他们出于冷战思维,更关注遏制“对手”而非推动本国行业健康发展。

从我个人来看,政策制定者本身的知识水平和视野局限性影响了他们的决策。他们不理解真正能推动行业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的政策是什么。这类策略的执行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对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解,比单纯压制竞争对手要难得多。

例如,台积电在美国设厂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尽管美国政府提供了土地和资金支持,但实际操作中,台积电面临本土劳动力成本高、文化差异以及人才短缺等问题。这些挑战显现出政策制定者的某种“理想化”思维,而这些现实问题本应在政策实施前得到充分评估。

再如,英特尔获得了美国政府大量补贴,但在半导体市场上并未实现显著的技术突破。尽管其在制程工艺研发上得到了财政支持,但整体进展依然缓慢,市场表现也未达预期。美国政府的大量投入并未成为技术创新的真正推动力,反而可能滋生依赖,导致企业成长迟缓,失去自我突破的动力,这是美国政府没有想到的。


那么,美国在半导体、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限制,是否真能实现其初衷呢?回顾过去,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限制反而激发了中国的自主研发热情,我们的行业发展甚至比过去几十年更为显著,比如7纳米芯片的突破、国产DUV光刻机的研发成功等。目前,中国的半导体出口规模已成全球领先,这些成就都表明美国的限制措施没有达到遏制效果,反而刺激了中国行业的发展。

美国新一轮限制的意图无非是希望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保持领先,以巩固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主导地位。然而,这样的策略弊端显而易见。首先,人工智能的研发投入巨大,且回报不明。美国企业如果切断与中国这一全球最大市场之一的联系,将面临市场份额和收入损失,同时也无形中加速了竞争对手的崛起,可能会在全球市场上逐渐失去竞争力。

半导体行业本身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原本中国在该领域落后于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但美国的限制激发了中国的自主研发动力,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出口国。这些限制措施不仅未能遏制中国的进步,反而推动了中国建立更为独立的技术体系和产业链。

从短期来看,美国的限制可能会暂时延缓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追赶步伐,但从中国半导体业过去几年的发展速度来看,这种优势恐怕难以持久。回顾美国的历史,科技的高速发展时期往往伴随着更加开放、合作的环境,而如今美国似乎正走在相反的道路上。
评论列表 (0)
返回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