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姓氏背后的秘密:为何秦始皇叫嬴政,其儿子却叫扶苏和胡亥?

2024-02-27 2057

转发自赵赵的期待

前言

古代人的姓氏,仿佛隐藏着一幅千丝万缕的历史画卷,其中蕴含着许多令人玄思的奥秘。究竟为何秦始皇取名嬴政,而他的儿子却分别命名为扶苏和胡亥?这背后是否有着某种深刻的文化象征或神秘的历史因素?




母系社会崇尚女性,上古八大姓无一例外地带有“女”字

在上古母系社会,女性地位崇高。为了彰显女性的地位,上古时期产生的八大姓氏无一例外地都带有“女”字。这八大姓氏分别是:姬、姚、妫、姒、姜、嬴、姞和妘。

在八大姓氏中,姬、姚、姜三个姓氏沿袭至今,深深打上了上古母系氏族的印记。妫、姒等姓氏则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失。然而,它们存在的事实,证明了上古社会女性地位的重要性。

姓代表氏族,氏代表家庭,二者密不可分。同一姓氏之间不通婚,是上古社会避免近亲结合的重要规则。这种规定一直延续到今天,现代社会中仍然禁止同姓结婚。




秦始皇统一六国,改变了姓与氏的文化内涵

秦朝建立后,姓与氏的文化内涵发生重大变化。在秦始皇的推动下,原本具有明确辈分和等级区分的姓与氏逐步合并,成为单一的姓氏概念。

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秦灭六国后,许多子孙后代沿用原国名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与氏的界限开始模糊。这标志着姓氏文化发生重大变化的开端。

在这场变革中,嬴氏(赵氏)作为上古八大姓之一,并未在历史洪流中消失,而是在秦始皇的打造下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姓氏。




秦始皇原名赵政,嬴姓赵氏世代相传

秦始皇有很多名字,或称之为祖龙,或称之为赵政。其中“赵政”最为贴切。因为在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照此逻辑,以氏称男性的话,秦始皇最准确的称呼就是“赵政”。

“赵”是嬴姓的一个分支,而嬴姓可以追溯到禹时期。它是母系社会八大姓氏中延续下来的最古老氏族之一。秦始皇作为这个古老氏族中的一员,继承并发扬了这个姓氏的荣耀。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为了巩固统治和国防,各国君主都对本国贵族实行严密控制,限制其发展壮大。这使得许多古老贵族衰落、分崩离析。

而以秦国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抬头,最终取代了旧贵族在政治舞台的主导地位。秦始皇就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典型代表,他推翻了周天子的礼制,建立起新的封建帝国。秦始皇称帝后,其名字成为禁忌,不可直呼,所有人必须尊称其为“陛下”。这个尊称沿袭至今,成为对君主最庄严的称呼。




扶苏与胡亥仅是名字,他们仍属嬴姓赵氏

秦始皇有许多儿女,其中最著名的儿子就是扶苏与胡亥。然而很多人不解,既然秦始皇属赵氏,为何其子女没有沿袭这个姓氏?

需要明确的是,扶苏和胡亥只是他们的名字,并不代表姓氏。根据当时的习惯,他们的全名应为“嬴扶苏”、“嬴胡亥”,或者“赵扶苏”、“赵胡亥”。他们仍然属于秦始皇的嬴姓赵氏,并没有改姓。

后人和史学家在提及秦始皇的儿子时,常常加上“公子”的敬称,比如公子扶苏、公子胡亥。久而久之,“公子”二字被省略,仅留下扶苏和胡亥的名字。这让人产生了他们没有嬴姓的错误印象。




在扶苏与胡亥降生之前,秦始皇已经有过20多个儿子。其中有些夭折,还有些则在秦朝建立之前就已阵亡。扶苏是秦始皇在40岁时,也就是统一六国之后才诞下的儿子。而胡亥则是秦始皇晚年的遗腹子。

扶苏与胡亥兄弟二人从小生活优渥,受到极为重视。扶苏出生时,秦始皇罕见地下旨追封其为齐王世子。等扶苏长到10岁时,正式被封为齐王。这在秦朝其他诸侯王中的太子中并不多见,足见秦始皇对扶苏的器重。




赵高的姓氏显示其来历不简单

提到秦朝的奸臣赵高,许多人都知道他曾设计陷害太子扶苏,导致秦朝早逝。但其实,单从他的姓氏分析,赵高的来历就不像传说中的太监那么简单。

因为在秦朝,赵氏就是皇室和贵族的标志。能以赵姓示人的赵高,其家世显然不会低微。再加上,当时的宦官并不等同于后世的太监,所以赵高之所以能深得秦始皇信任,并不是因为太监的身份,而是有更深远的背景。




赵高这个人极具手腕与心机,又深得秦始皇宠信。有人猜测,他的母亲可能与皇室有染,赵高本人虽非皇亲国戚,却可能因为母亲的关系获得了赵姓的名分。也有人推测,赵高是秦朝宗室或功臣后裔,不愿沦为平民,才出宫求官的。

无论赵高的身份如何,可以肯定的是,以一个市井平民的身份深入皇宫,直接接触并侍奉君王本人,在秦朝是很难想象的事。赵高必须有某种特殊背景,才能获得秦始皇的重用。




姓氏文明的兴衰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

从上古氏族文化到秦汉姓氏的变革,中国姓名文化的演变见证了中国社会从原始族群向封建一统帝国的转变。它反映了统治阶级和时代特征的印记。

姓名不仅仅是一个代号,而是承载了独特的文化基因。每一个姓氏的产生、变迁乃至延续或消亡,都记录着一个家族和一个时代的故事。




所以,当你呼唤一个人的姓名时,也在呼唤他所代表的家族;当你浏览历史上的一个姓名时,也在浏览一个家族和一个时代的秘密。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在封建统治之下。皇室和贵族通过姓氏的世袭,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们重视血缘关系,姓氏被赋予区分等级的重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的流动性。




结语

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血缘关系的重要性被削弱。人们有更多机会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姓氏不再像过去那样决定一个人的出身和前途。一些古老的姓氏逐渐衰微,而另一些姓氏则被创造出来,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可以说,姓氏文明的兴衰潮流,同样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盛衰。
评论列表 (0)
返回
发新帖
楼主前期主贴
  日本如今最尊敬的四个我国人,在国内却没什么名气,你知道几个?
  李鸿章访问美国,第一次看到高楼大厦后,说了一句让国人心酸的话
  燕青离开梁山后,选择归隐江湖,走前为何趁夜色挑走了一担珠宝?
  谭嗣同遇害前,妻子哭喊:我想为你生个孩子!他的回答可谓真君子
  谁更狠毒?慈禧打算除掉手握重兵的曾国藩,结果手下两江总督被杀
  晁盖到底被谁害死的?遗言早已挑明凶手就在梁山,可惜没人敢动他
  临终前,光绪帝得知下一任皇帝是溥仪,说出了2句让人泪目的话
  历史上,真正能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的八大猛将,真乃无敌存在!
  100多年前,康有为斥巨资150万买下瑞典的一座岛,如今小岛归谁?
  唐代有才无德的4位大诗人,才华让人望尘莫及,人品却见不得人
  100多年前,李鸿章曾告诫后人:倘若想国家无患,必要先灭日本!
  杀死了5亿人的病毒,3000年来让人类束手无策,却被民间医生终结
  雍正的帝王之术有多厉害?只是这三个方面,就能让后人望尘莫及
  西方为何把世界瓜分完了,才对清朝动手?而且最终也没能瓜分清朝
  大明崇祯皇帝的最后24小时:帝国毁灭前夜,他都做了些什么?
  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被押进京,咸丰呆坐许久只字未说,长叹一口气
  世界史上著名的“四大谎言”,没一个是真的,至今还有人坚信不疑
  明朝陕西华县大地震有多严重?是如何救灾的?
  李自成临终前痛哭流涕:如果当年听了吴三桂的话,满清必败无疑!
  蜀灭亡后,为何张飞一家无人敢动,关羽却满门被杀?背后有何缘由